Friday, February 19, 2016

爸爸,我爱阿嬷



陪你长大
       爸爸我爱阿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冬阳

    为了让五岁的儿子接受正统启蒙教育,儿子和照顾他四年的公公婆婆正式分开,和我们长住。

记忆深刻的,是儿子不能接受另一个人,即小他两岁的妹妹,和他分享爱与关注的事实。那段日子,心里不平衡的他,常哭,抽泣时,像一只受伤的小动物,为了安抚他,我拥他入怀,告诉他,你要尝试接受妹妹的存在。他泪眼汪汪看着我,我的心,碎了。

为了让他忘却“痛苦”,我带他上快餐店,逛街,买玩具,游公园,只有他和我,或妻和他,让他知道,我们在意他,给他的爱不亚于妹妹。渐渐的,儿子较释怀,可是,每次在书店买文具给老二,她会交待:“要买一套给哥哥,免得他生气!”我为之动容,觉得眼眶发热。我知道,是懂事的妹妹对哥哥多加迁就,这个家才有快乐的结局。

除了上课,我发觉儿子在家的心态是:他玩积木,待积木玩腻了,他看录音带,戏演完了,他显得无聊,接着问:“爸爸,等下要去哪里?”我失望极了,儿子无疑在“作客”——找节目打发时间。

有一点,他不曾放弃的,就是一而再,再而三提出同样的要求:“爸爸,我要回阿嬷(福建话,婆婆的意思)家!”“爸爸,几时可以回阿嬷家?”“爸爸,阿嬷家也有学校,我要回去,我不喜欢这边!”“回家?他现在不就住在自己家吗?”妻和我四目相投不解的说。

前几天,我教两兄妹唐诗,提到“低头思故乡”,我说:“故乡是家的意思,如果有一天,你们离开家,就会想家,最想的家人会是谁?”“阿嬷和阿公!”儿子当机立断说。“我会想妈咪,爹地,哥哥,还有我”三岁女儿甜甜的说。妻惋惜的说:“女儿由我们带大,成长过程看在眼里,一个动作,一个表情,一句话,让我们津津乐道,倒是儿子,总觉得少了亲昵感觉!”

每个人的心房,都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大门。天天相处,互相关怀,有了默契,爱渐渐滋长,我们接受对方,走进那一道门,活在彼此心里。反之,一道鸿沟把我们隔开,即便咫尺间,却仿佛活在两个世界。

往后的日子,我们会努力捕捉这四年来与儿子疏忽的亲子情。我相信,有一天,我们彼此都会打开锁住的门,让爱愈和,让爱芬芳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