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事一箩筐之一
饭盒情怀
。冬阳
每一天上班途中,在工业区看到成群孟加拉外劳手提饭盒赶去开工。铝制饭盒,有2层或3层盒,盛装亲手烹饪的菜肴。肚子饿了,能歇一歇,品嚐故乡风味菜肴,应当是一种享受。
虽然不是山珍海味,却不必花钱买两餐,积少成多,折合孟国钱币也是一笔储蓄。多一些储蓄,就有多一些钱汇给家人,有一天,钱存够了,在异乡漂泊的父亲可衣锦还乡,每一天提着饭盒,何尝不是提着希望和憧憬?

x x x
小学有段日子,下午的课外活动排得早,如果搭巴士回家吃午餐赶不及回来报到。所以,放学后,母亲提着饭盒在校门外等候。真教人怀念啊,阴凉的古树下,凉风习习,母亲打开饭盒,每一盒都给我惊喜,因呈现眼前是香喷喷的饭菜。
张罗时,回荡在寂静午后是汤匙,叉子和饭盒撞击的声音,“净净”声清脆响起,还有我肚子饿得饥肠雷鸣,当然,少不了母亲有一下,没一下的帮我赶苍蝇,好让我享受午餐。

后来,我上了大学,在美国。按捺不住赚美金的爱悦,我兼差校内工,在维修部门负责油漆工作。夏季打工,食堂关闭,员工自备午餐。我的午餐是两片面包,涂上美奶滋,夹上火腿,乳酪,两片番茄和生菜,这个容易准备的三明治裹在保鲜纸里,精致美观。
这里不用饭盒,我学美国人把三明治,苹果和罐头汽水放进褐色纸袋,袋口上端往下摺,方便手提。午餐铃声响起,休息室传来开汽水声,窸窸窣窣纸袋声,员工闲谈时说的是南部乡土腔英文,我洗耳恭听。有书读,有钱转,自己准备三餐,独立的生活,那种感觉真好。

x x x
儿子转眼上幼儿班,唯独礼拜天,我能陪太子读书。送他上学,我带妻为他准备的早餐,通常是白面包涂炼乳,放进塑胶盒里。休息时间,小朋友嘻哈玩闹,儿子边吃早餐边和同学比手画脚,脸上流露笑容。
此刻,看他一口接一口吃,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,或许,那是我的“给予“,儿子的“接受”吧?甫出世,我们接受父母亲给予的一切——生命、食物、教育、爱和关怀,一直到长大了孕育自己的家,“接受”者变成“给予”者,亦尝到付出的快乐,生命也一代代延续下去。。。
看着想着,儿子和我的眼光在孩童群中搭上,惊讶之余,他回报我会心的微笑,那浅浅的一笑,很纯,很真,也很美。

看着想着,儿子和我的眼光在孩童群中搭上,惊讶之余,他回报我会心的微笑,那浅浅的一笑,很纯,很真,也很美。
x x x
每个周末探望双亲,临走时,母亲忙不迭把煮好的菜拨进饭盒,有了家庭后,母亲改用五层饭盒,上两层装饭,下三层是菜和汤。父亲也闲不下,他这个星期为我买的新鲜鱼虾和肉类全部挤进车里,站在玄关前,双亲很满意的看我满载而归。
回途路上,心底泛起淡淡哀愁,总觉得父母的爱只要求给予和付出而不期待接受和回馈,在父母眼中,自己的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。过多的爱,如同重重的担子,落在肩膀,在我心里,令人不胜负荷。
x x x
手里的便当,装在饭盒,纸袋或塑胶盒里,里头盛装满满的温情,传递着家园之爱,孺慕之情,父母之爱,赤子之情,且握在手里,温暖在心里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