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您老去之二
幸福晚餐
。冬阳

25年前,读初中二的我初尝做饭。父母亲的婚姻不甚和谐,说不和谐,充其量不过是性格不和,父亲是一名农夫,事业心重,凡事克勤克俭,是不爱应酬的住家男人。外向的母亲不爱受困厨房,她会驾车,喜欢找朋友“走街”。
所谓朋友,就是我的舅母,阿姨,伯母,表姐和街坊师奶。“走街”意味着几位女人不是闲谈,就是结伴上巴刹,逛购物中心,探访久未见面或生病的亲戚,其乐融融。反正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,想节省车费、不喜欢单独外出的女性长辈,也会借机要求妈妈载她一程。

每每外出,鱼与熊掌,难于兼顾,妈妈赶不及回家做饭。不让家庭气氛陷入凄风苦雨中
,姐姐妹妹和我都学会掌厨,妈妈不在家,有姐姐煮,姐姐不在家,有妹妹煮,我呢,帮妈妈准备饲料,喂养后院的鸡鸭。
有一回,姐姐妹妹不在家,时辰已臻黄昏,我开始“洗手作羹汤”。父亲洗澡后,热腾腾的饭菜已摆在桌上。那天晚上,我始终难于忘记,坐下来时,父亲深深的看我一眼,他的嘴角,浅浅地牵起笑意。父亲和我,静静地享用一顿简单的晚餐,看着父亲大口大口地吃,我的心刹那一酸,父亲要的,其实不多,却总是不顺遂啊。。。那天夜归的妈妈,没有被挨骂。
后来,我负笈国外大学,拜家里学来的厨艺,学而时习之,即使住校外,应付三餐不成问题。我深信,除了赚钱,男人不妨学习做饭和家务,这样,才能和家小“相辅相成”,拥有美满的家庭生活。针对婚姻,陪着父母这一路走来,我的观念是:顺其自然吧,是你的,即是你的,不是你的,勉强不来。
父亲于两年前病逝,在他有生之年,我有幸为他煮3次晚餐,能为家尽一份棉力,化戾气为详和,我深感骄傲。我的饭菜,谈不上色香味齐全,却盛装温情,赤子之爱,孺慕之情。。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